時間:2017-06-08 點擊: 次 來源:婁底文旅投 作者:婁底文旅投 - 小 + 大
鄧顯鶴(1777-1851),字子立,一字湘皋,晚號南村老人,湖南新化人。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二年,卒于文宗咸豐元年,年七十五歲。少與同里歐陽輅友善,以詩相砥礪。嘉慶九年(公元一八o四年)舉人。因將王夫之的大量作品進行點?,而使船山之學得以顯揚于世。湖南后學尊他為“楚南文獻第一人”,而梁啟超則稱他為“湘學復興之導師”。
鶴自幼聰慧,8歲能詩,18歲以縣試第一應督學試,補縣學弟子員,次年,補廩膳生員。因家貧謀養,“甫冠授徒安化龔氏”。清嘉慶九年(1804)應鄉試,中甲子科舉人。此后,屢赴禮部試不第,遂淡于仕途,乃遠游燕、冀、齊、魯、淮、揚、百粵,足跡遍華夏,博究群書,廣交名士,其中曾參與編修《安徽通志》,撰《藝文志》24卷。 清道光六年(1826)應會試,大挑二等,選授寧鄉訓導,署理長沙府教授。講學之余,以搜錄鄉邦文獻掌故為己任。常言“洞庭以南,服嶺以北,屈原賈誼傷心之地也,歷代通人志士相望,而文字放佚,湮郁不宣,君子懼焉!保ㄔ鴩骸多囷@鶴墓表》),乃奮志纂輯湖湘先哲散佚文獻。衡陽王夫之(船山),明末清初啟蒙思想家,史籍載于儒林冊首,而邦人很少能知其姓名。鄧顯鶴廣求其遺書,在其六世孫王承佺處得遺著38種,得鄒漢勛、歐陽兆熊之助,刊刻《船山遺書》180卷,使船山學術思想得以完整面世,“先生竟與顧、黃共垂不朽,刊書之功不可沒”(清王先謙:《續古文辭類纂序》。)同期,還遍訪資水沿岸郡縣名流佳什,得名、清兩代名家300余人詩作4000余首,輯《資江耆舊集》64卷,由兩江總督陶澍資助,在金陵刊印。明代湘潭人周圣楷所著《楚寶》,錄自《左傳》、《戰國策》及諸家文史著述,被稱為“湖廣通史”,然對其某些失實及收集不全之處,時人亦多有責難。鄧顯鶴以極其嚴謹的態度,對該著進行校核補遺,著《楚寶增輯、考異》45卷!胺舱_者一仍其舊,不敢以己意加損;審其字畫偽桀灼然無疑者,即為更正;其有錯忤不相條貫,未敢卒爾涂改,于每卷末附纂《考異》一卷,隨條札記,以便省覽,非敢糾謬,聊以存疑;遺漏之歷史人物,則廣為搜集,依例采入曰‘增輯’,仍別為卷數附各卷之末”(《楚寶增輯考異》例言)。該著問世后,深為文壇贊譽,認為“所著該楚故,而天下之大文系焉已”(桐城、姚瑩),實為海內不可磨之書。在寧鄉教所,鄧顯鶴還輯錄明蔡道憲《蔡忠烈遺集》正續4卷。
道光十九年(1839),鄧顯鶴辭訓導職返里,名故居為“南村草堂”,讀《易》3年,仍以全力從事湖湘文獻搜遺及著述工作。尋搜異常艱苦,“荒山古寺,委巷農家,村學傳鈔,老僧粘壁,非親至其地不休”,“偶得片語,如獲異珍,驚喜狂拜,至于泣下”(《沅湘耆舊集》自序)!皷|起漓源,西接黔中,北匯于江,巨制零章,甄采略盡”,凡得1699人,詩15681首,厘為200卷,輯為《沅湘耆舊集》,未幾又輯《續集》一百卷,既有朝閣名流、林泉隱逸之作,亦有民謠農諺之章,實為湖湘歷朝詩作之大觀。 道光二十三年(1843),鄧顯鶴應聘出長寶慶濂溪書院。講學之余,對文獻編輯仍有不遺余力,其中以《寶慶府志》(157卷)、《武岡州志》(37卷)最為精審!秾殤c府志》對寶慶所屬州縣輿地山川、古籍碑文,縷述無遺;歷史記述、人物傳記亦可信可征,被稱為“湘中名志”。此時期其主要輯著還有《易述》8卷、《圭齋全集》18卷、又補遺1卷、《周子全書》11卷、《南村草堂詩鈔》24卷、《南村草堂文鈔》20卷、《杉湖酬唱詩略》、《東湖酬唱詩略》、《北湖酬唱詩略》各2卷、還纂輯《明季湖南殉節諸人傳略》、《明季湖南十三鎮考略》、《屈子生日考》、《屈賈年譜》、《張忠宣公年譜》、《朱子五忠祠傳略考正》、《五忠祠續傳》、《邵州召伯祠從禮諸人錄》、《毛詩表》、《湘皋自訂年譜》等。此外,還?狭侯櫼巴酢队衿芳八侮惻砟辍稄V韻》。 咸豐元年(1851),鄧顯鶴?队衿、《廣韻》杞記,將成書,突患肝病,猶?惠z,旋即病逝于書院講室,終年74歲!肚迨犯濉酚袀。 鄧顯鶴一生高潔,重內行。事兄長顯昌鳥白首不移,撫兄子勤于己子;篤重風義,喜賑濟孤寒。其獻身湖湘文獻垂30年,一意表彰先哲,輯著共45種,640余卷,字數逾千萬。近人梁啟超譽為“湘學復興導師”。病故后,曾國藩為撰墓表,左宗棠派專使赴喪,其挽聯云:“著作甚勤,四海聲名今北斗;風流殆盡,百年文獻老南村”。
|